重新开张,转载一个——《读博与坐牢》

前一阵子,俗事纷纭。没工夫写blog,最近开始,添酒回灯重开宴。
 
一下一则转自Colin Zheng,不过他也是从别处转来的:
 

读博与坐牢
   

1.都是因为一时糊涂或一时冲动,亦或是对於名利财富的贪婪欲望,错误的选择了这条道路

2.进来先接受教育

3.所有人都分在不同的:读博叫课题组,监狱叫监区或大队

4.必须参与劳动:读博是脑力的(当然也有体力活),监狱是体力的,报酬当然是极少的,基本都是勉强糊口

5.里面的人都只有一个目的:早点出去

6.在里面表现好的才可以早出去,当然是极少数:读博叫提前毕业,监狱叫减刑;表现一般的就只有:读博叫按期毕业,监狱叫刑满释放;表现差的只好:读博的叫延期,监狱叫加刑

7.在里面的日子也有不同,读博的如果能遇上个好导师,坐牢的如果能遇到个好管教,生活可能会好过些。反之就要加倍痛苦了

8.中间会有比较猛的傢伙实在熬不住了:读博的就直接退学了,坐牢的就越狱了

9.但大多数人只好在里面挨著了,盼望著那天早点到来

10.出去那天的场面是感人的,都要热泪盈眶,迫不及待的冲出去呼吸外面新鲜的空气

11.可好景不长,出去一段时间才发现,在里面待的时间太久,已经与社会脱节,出来后什么都干不了。

12.很多人重操久业了:读博的去申请博士后,坐牢的继续违法犯罪

 

想起了莎士比亚

    莎士比亚在《麦克白》里面说:
 
        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,一个在舞台上比手划脚的拙劣伶人,
        登场片刻,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;
        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,充满着喧哗和骚动,却找不到一点意义。
 
    对于这段话,我同意前半句,不过部同意后半句。的确,人生只不过是舞台上的伶人,竭尽全力的表演,不论表演的好坏,最终都在昏黄摇曳的灯光下退场。然而,说到“充满着喧哗和骚动,却找不到一点意义”,这个我却无法同意。伶人,演员,如果说他们的努力有点意义的话,那就是观众在看到他们演出的时候,感受到演员们渲染的喜怒哀乐,体味剧本描摹的跌宕起伏。观众们回到家,还能或多或少残留一点舞台的影子,融成记忆,慢慢地潜伏在观众的脑子里,无声无息地改变着他们的行为——这个演员,剧本,就算是非常成功了。
 
    不同的演员,有的演的好,有的演得差。有的哗众取宠,无非落下Cheap Melodramma,有的看似平淡,却最终在舞台上留下深刻的印记。多多少少,是非曲直,全看演员们的发挥了。

人生浮沉似晦明

        近来颇经历了一些事情。觉得人生际遇,风云变幻,倒是一件颇难捉摸的事情。闲来想想,这也不是什么重大发现,无非我年纪小点,少见多怪。日本人西乡隆盛有诗云:
 
朝蒙恩遇夕焚坑,
人生浮沉似晦明。
纵不回光葵向日,
若无开运意推诚。
洛阳知己皆为鬼,
南屿俘囚独窃生。
生死何疑天赋与,
愿留魂魄护皇城。
 
        西乡隆盛,也就是中学课文里面,谭嗣同对梁启超提到的:“程婴、杵臼、月照、西乡,吾与足下分任之。” (言下之意, 无赴死者无以激励后人, 无留生者无以继续革命。)西乡隆盛和月照和尚本来是好朋友,他们一起躲在萨摩藩,一边泛舟锦湾,一边密谋煽动藩主岛津齐彬带兵进京,推翻幕府。可是,事发突然,岛津突然的急病死了。新藩主不但把原先的计划搁置,还准备把西乡和月照交出去。于是两人走投无路,相约一起投水自杀。结果——月照身亡,西乡获救。
 
        西乡隆盛活过来以后,决定再也不寻死了。虽然此时上则报国无门,下则独自偷生,所谓“南屿俘囚独窃生”。西乡一个人躲起来熬了几年,最终还实施了推翻幕府的计划,联合各藩一举摧毁幕府军主力,迫使幕府势力投降。西乡隆盛被誉为日本明治维新的“维新三杰”之一。
 
        说了这么多,《西江月》有云“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”。虽然所谓“英雄”折腾一辈子也无非混一个“多少六朝兴废事,尽入渔樵闲话”。不过我看不论是非成败,管他鱼樵笑谈,定要博个“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”,怕才是这首《西江月》的本意。